从夏朝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法和数学成就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8/01 09:14:37
从夏朝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法和数学成就
从夏商西周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成语带故事,不少于20个.

呆若木鸡纪渻子是春秋时训练斗鸡的行家,由于他的名声太响亮了,于是齐王也把他找来训练斗鸡.十天之后,齐王问他:「斗鸡现在训练得怎样了?」纪渻子回答说:「鸡的性情高傲,时候还不到.」十天后齐王又来问他:「

春秋战国时期到三国两晋南北朝哲理的成语典故(5个)

1.草木皆兵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谁料,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突出的历史特征是

B,两晋南北朝包括了西晋时期,那时候中国是统一的.但是出现过国家分裂,战争频繁,社会动荡,总体说是历史上著名的一次民族大融合就是发生在那个时期,今天的南方汉人很多先民也那是衣冠南渡.南北方都发生了民族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特点是什么?

总的说来,这是一个乱世,一个开放的时代,也是一个弃旧图新的时代.新旧交替,人民和时代都在不断地选择中,并为未来的大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具体地说,与其他历史阶段相比,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治呈现以下几个突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的到初步开发的原因是什么?表现在哪里?

西晋经过八王之乱后,政治日益腐朽,国力衰颓,恰周边少数民族飞速发展壮大,开始入侵中原,史称五胡乱华,晋朝王室无奈之下南下,在南方大族王家(王羲之的家族)的支持下于建康城建立东晋朝廷.从此便开始开发南方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一次少数民族改革名称?

说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再问:是的,很着急》。。再答:看看百度的内容不就好了?http://baike.baidu.com/view/145995.htm再问:里面貌似没有改革的名称再答:名字就是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成就

书法: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快雪时晴》就不用说咯·跟着王羲之的就是他儿子王献之《中秋帖》,侄子王珣《伯远帖》.绘画:曹不兴创立了佛画,顾恺之石窟:龙门石窟,书法里还有《龙门20品》.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艺术成就异彩纷呈的主要原因

继承大一统的秦汉文化.北方生产有了一定的发展,江南经济也得到开发.由于各族人民的大融合.中外文化的交流.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统一黄河流域的政权

楼上的,是三国两晋,不是五代十国.魏、西晋、前秦、北魏、北周.

【历史】求5个从中国远古时代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成语故事

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后羿射日卧薪尝胆钻木取火约法三章围魏救赵四面楚歌朝秦暮楚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退避三舍破釜沉舟卧薪尝胆三顾茅庐草木皆兵闻鸡起舞纸上谈兵鸿门宴揭竿斩木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投笔从戎七擒孟获火烧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统一黄河流域的政权 8个

四世纪下半期统一黄河流域的是前秦383年.前秦是由氐族建立的政权.北魏是由鲜卑族建立的政权,是五世纪439年才统一黄河流域的.东汉、曹魏、西晋、前秦、北魏、北周、隋、唐、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曾经统一黄河流域的政权有?

四世纪下半期统一黄河流域的是前秦383年.前秦是由氐族建立的政权.北魏是由鲜卑族建立的政权,是五世纪439年才统一黄河流域的.曹魏220-265西晋265-316(265-304统一北方)前秦351-

建康曾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哪些王朝的都城?

三国时期的吴国,两晋时期的东晋,南北朝时期的宋、齐、梁、陈.

写成语[夏商西周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助纣为虐、围魏救赵、一鼓作气(曹刿论战)、破釜沉舟(刘项之争)、暗渡陈仓(刘邦出川)、图穷匕现(刺秦王)、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两晋)、赤膊上阵(三国)、出奇制胜(战国齐国田单)

列举我国古代西汉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往融合的两例史实

在此时间跨度中,例子非常多,交往如张骞出使西域及匈奴内迁等不胜枚举.融合的可以给你举两个例子对照,一是鲜卑的汉化,二是汉人的鲜卑化.《洛阳伽蓝记》中,南朝陈庆之出使北魏说:“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特点

东汉晚期政治败坏,局势混乱.曹操与诸葛亮采用名家或法家的思想来恢复社会秩序.曹操提倡信赏必罚,主张法治.提出“用人唯才”的观念打破以门第或名教的标准.诸葛亮也提倡法治观念,入蜀后修明法制,执法公平.提

天涯海角的朋友们,写一部从传说中的黄帝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小史书,

总得来说有二十四史,如《史记》(汉·司马迁)《汉书》(汉·班固)《后汉书》(南朝宋·范晔)《三国志》(晋·陈寿)《晋书》(唐·房玄龄等)《宋书》(南朝梁·沈约)《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梁书》(唐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特征

社会大动荡,民族大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