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发展与能源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7/07 12:23:25
工业发展与能源
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能源匮乏,如果在这里发展工业,可能发展什么工业,为什么

珠三角在1990前,劳动密集型.1990以后,转为技术指向型,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引进外资和技术,水陆交通便利.长江三角洲,历史悠久,工业基础、技术力量雄厚,统一的电网,发达的水陆空交通,结

为什么要发展清洁能源?

因为地球上的资源只够用20-30年【煤炭石油天然气】所以只能发展电能【核电风电水电潮汐太阳能等等】

两个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相比:发展工业都拥有丰富的___资源

两个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相比:发展工业都拥有丰富的__水,人力(劳动力)资源但同时两地区资源比较贫乏,为解决其能源不足的问题,我国采取的主要措施有____北煤南运,西气东输,修核电站等__

三张卷.分别是“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城市与城市化”,“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谁叫我闲呢,我团中指:助人悦己,『胡同』交流~农业:ADBACCBAABCDCDBCACBBBCAAB城市:DDBCBCDDCDACBACACBCDAAACD工业:DDABADABDAACDBACDB

民国时期工业发展的历程

第一阶段:1912民国成立——1918一战结束状况:进一步发展阶段(短暂春天、黄金时期)原因:①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压迫,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都有所减少(客观外部条件);②

农业沼气与工业沼气对农业发展有什么作用呢?

农业沼气可以使得农业废弃物得到一定量的资源回收,同时废弃物得到部分稳定化和减量化处理,回收的沼气可以作为农业生产的或者农民生活的能源补充.工业沼气对农业发展实际上没啥作用,除非工业沼气建立沼气管网供给

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相比,环渤海地区发展工业的不利条件是(  )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区,其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有煤铁等矿产资源丰富,科技力量雄厚,水陆交通便利,而水资源短缺是其工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1/2)汉语译成英文“工业发展,城市化加快,耕地减少;世界能源上涨,使用粮食生产生物燃料.应对措施...

Industrialdevelopment,urbanization,reductionofarableland;worldenergyup,theuseoffoodtoproducebiofuels

中国工业发展与布局的基本特点

A,“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基本完成.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B,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基本确定.在整个国民收入中,国营经济、合作经济和公私合营经济所

德国的新兴工业逐步向哪里发展?(东?南?西?北?)煤和石油是英法的主要能源吗?

向南部慕尼黑发展,煤和石油是主要能源,世界其他大部分国家也仍是以煤和石油作为主要能源.

能源与发展的关系化学在能源的节约和开发中所起的作用.

(1)将已无用资源转化为有用资源(2)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将对人类无用能量转化为对人类有用能量(3)合成新的能源物质(4)充分利用自然界已有的能源,开发出来,例如含有氢的同位素的水的利用和开发(5)在

中国近代工业发展

中国近代工业大致可分为洋务运动和晚清“新政”时期两个发展阶段.晚清近代工业的发展虽然已取得了很大成绩,也基本把中国推进了近代社会的大门,但由于这个进程不是中国近代因素不断积累的结果,而是在西方资本主义

俄罗斯工业发展基础与日本有什么不同

俄罗斯的工业基础是苏联解体后留下来的,主要是石油,军事等重工业;而日本是二战后在美国的扶植下才繁荣起来的,由于其资源匮乏,只能发展技术含量较高的电子工业等.

环境与能源哪一个对人类发展更重要,为什么?

应该都重要.影响人类未来命运的最大挑战:能源了解更多关于新能源、人类与环保,参考:格润清洁能源网

辽中南工业基地与京津唐工业基地发展工业的有利与不利条件

辽中南工业基地与京津唐工业基地发展工业的有利与不利条件有利的调价:当地的煤炭等资源丰富;工业发展历史悠久,有基础;靠近海岸,铁路线密集,交通条件好;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不利条件:以重工业为主体,对资源

哪个核电站为珠江三角洲工业发展提供了能源

目前是深圳的大亚湾核电站,以后还会有阳江和台山的.高中地理题是吧,另一个秦山核电站是中国第一个核电站,给长三角供电的.

洋务运动为什么先发展军事工业,后发展民用工业?

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腐朽统治,表面上发展的军事只是一种工具而已.洋务运动的前期的口号是“自强”,这说明了当时的人们迫切想摆脱帝国主义压迫的愿望,但发展军事不能是没有资金支持的,当时的清

中国近代史工业发展线索

民族工业诞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运动期间;在甲午战争后到一战前(即19世纪末20世纪初)曾获得初步发展,主要原因在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帝国主义的资本输出加剧自然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