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采用风雅颂的表现手法,什么的重章结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7/01 06:59:42
诗经采用风雅颂的表现手法,什么的重章结构
谁能告诉我《诗经》中风雅颂的详细分类!~~谢谢

http://baike.baidu.com/view/22476.html?wtp=tt这个地址很详细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风指什么?

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诗经》风雅颂依据哪几种划分方式划分

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雅是周王朝直辖下的地方音乐,是宫廷宴享和朝会时的音乐颂是宗庙祭祀时的歌舞,歌颂祖先的功绩

诗经的风雅颂我想问的是,阳春白雪是形容风的还是形容雅的;那另一个用什么来形容?

阳春白雪下里巴人高山流水广陵散都是曲名阳春白雪形容的是高雅脱俗的作品下里巴人则相反是形容市井世俗难等高雅之堂的作品雅分大雅小雅风是各国风俗民谣多为山人白丁所作因此我认为阳春白雪是形容雅风则可用下里巴人

《诗经》的内容上分为什么表现手法为什么

《诗经》的内容上分为风、大雅、小雅、颂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诗经内容分为风雅颂,表现手法分为赋比兴,合称什么,每句以几言为主,篇章结构多采用什么

1、风雅颂赋比兴合称“诗经六义”2、每句以四言为主3、篇章结构多采用重章叠唱的方式(即章节的复叠,有一唱三叹的艺术美感)

诗经中的风雅颂各指的是什么

《诗经》共有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雅”是正声雅乐,分“大雅”、“

诗经风雨突出的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写景白描,以景比情,直述主题.1、以景白描.风雨天气,晓鸡都糊涂了.2、以景比情,直述主题:我不一样,我只是要见到你,我就心平气和、灾病痊愈、心神欢喜.【中心思想】:千古相同的恋歌.【注

请问诗经中的风雅颂指什么

诗经》共305篇,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对于风,雅,颂的解释有种种说法,一般认为是按照音乐来划分的,因为《诗经》的诗篇当初都是乐歌,由于曲调的特点不同,划分三类,后乐谱失传,仅留歌词,我们今天看到的

诗经的表现手法?诗经中的表现手法都有什么啊?

在赋、比、兴之中,赋的解释比较简单.《文心雕龙·诠赋》:“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刘勰的说法是根据郑玄来的.这个概念很好理解,象大家都知道的名篇《魏风·伐檀》、《豳风·七月》都是“赋”.由

诗经采用什么手法

《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诗经》主要采用四言诗和隔句用韵.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和反复咏唱的特点,大量使用了叠字、双声、叠韵词语,加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音乐性.

诗经里面的风雅颂是什么意思

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

诗经常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诗经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有:1.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方法.2.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3.兴: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或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写法.

诗经的国风指什么?与风雅颂中的风有什么区别?

诗经根据乐调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国风就

诗经共几篇,分哪三个部分,主要采用哪三种表现手法?

《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前三个说的是内容,后三个说的是手法.《风》、《雅》、《颂》三部分的划分,是依据音乐的不同.

在《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中,“兴”是指什么?

关于比兴:1、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宋代朱熹比较准确地说明了“比、兴”作为表现手法的基本特征,他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

《诗经》表现手法

赋,比,兴再答:�ף��ҵĻش��������

诗经中的风雅颂是什么

诗经根据乐调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古诗的体制成为“风雅颂”,其中“雅”指什么?

诗经根据乐调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