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以“战争”为话题的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考试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7/07 20:17:16
,这篇作文应该怎样立题目才能更新颖,又应该怎么写呢?
以“战争”为话题的作文
解题思路: 详见解答。如有疑问,请发到后续讨论,谢谢合作,祝你快乐!如果老师回复晚些,请理解,谢谢!
解题过程:
世界走向多极化的今天,和平与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放眼全球,不少地方的武装冲突逐步降温甚至平息,但也有一些国家和地区,局势持续动荡,战火连绵不断。由于民族、宗教、领土、资源等因素引发的冲突此起彼伏,各种分裂势力、恐怖势力和极端势力给国际社会不断带来危害。时至今日,仍有不少国家和地区的人民还在忍受战火的煎熬。战火、冲突,始终是人类头顶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地球需要和平,人类需要和平。世界人民期盼着解决战乱和冲突,但和平需要创造,和平需要保卫。真正崇尚和平,切实停止冲突,人民才能安宁,新世纪才能成为和平世纪。
写作时应注意选好切入点,善于“小中见大”。
[思路发散]
  思路一:虚构一篇小小说,描写战火中一个大人和他的小孩的对话,或者描述一位妻子对已死丈夫的一番倾诉。
  思路二:多方搜集材料,记写一位为和平而四处奔走的志士。参考拟题:烽火频起,呼唤和平。
  思路三:转换作文角度,从外星人的视角看地球上的不和平。参考拟题:历史只留血痕。
  思路四:用比喻手法写一首散文诗——有朵艳丽的花儿叫“和平”,需要全球共同来珍惜……
战争与和平
世界的反战浪潮一浪未平一浪又起,似乎战争已经不存在正义和非正义,其理由是世界人民受到战争戕害太深,何况电视上频繁闪现着受战争之苦的悲伤眼睛。
但反思历史,上个世纪中期,希特勒搞种族清洗,屠杀犹太人。“那是它的主权”,我们不能干涉;他占领了波兰、捷克,那是些小国,算了吧,还是“和平”要紧,最好用 “和平方法解决”,签一个慕尼黑协议吧。最后逼得苏联连忙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可结果如何呢?
设想,当年日本侵略军已经占领中国许多领土的时刻,如果有些国家继续主张用和平手段解决、采取不干预政策,中国人会怎么的想。
对于恶行,沉默就是犯罪,默认就是帮凶。
历史学家说:时间是医治精神和肉体创伤的良药,但是忘记了历史的教训将会重复已经犯过的错误。逐渐磨平创伤的隐隐之痛唤醒了部分有良知的人责任,这是人类的幸运。
因此,理智思考“和平”问题,得出的结论是:和平是人类奋斗和努力的结果;提倡不付任何代价的“和平”,不是幻想家就是别有用心;敢于旗帜鲜明的站在被侵略的国家方面讲话是必须的;必要的武装干预有合理的方面;反对非正义的战争不应该受到指责;不畏流血牺牲而伸张正义的行为应当受尊重和赞扬。相反,胆小怕事、事不关己的思想是极端自私和可鄙的行为,应该受到蔑视。
一个真正伟大的民族应该是负责任的,敢于付出金钱和生命代价的国家,其民情是值得羡慕的。


战争与和平
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凯勒
读书不仅可以奠定我们的学识,更能够塑造我们的品质和性格。它可以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我们也完全可以把读书当成一种心灵义务对待。在诸多文学作品中,我最为喜爱《战争与和平》,它的场面极为开阔,人物形象鲜明,有一种大海般恢弘开阔的美。
世界的历史可说是一部战争史。自十字军东征、第一、二次世界大战,至近代亚洲的泰缅战争、中日战争,哪一次不是死伤惨重、民不聊生?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便是以四个豪族作主线,在战争年代与和平时期的交替描写中,为我们展现了1805至1820年俄国历史的生动画面。
从中,我深深体会到了和平,是人性光明的表现。而战争,只能造成国破家亡、亡命伤身、人们流离失所的悲剧。
记得小说主人公安德烈曾说过,“假使每个人只为他自己的信念去打仗,就没有战争了。”留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战争中,硝烟弥漫,耳畔是听不尽嘶喊声。但在士兵们的内心深处,他们是在呻吟、在流血,他们在企盼下一个消亡的肉体不属于自己!而战争始终具有其严酷性、现实性,那些士兵中,大多是从老百姓中抽出来的壮丁,他们来自各个地区,各个行业。为了战争,他们从原来的身份统一为士兵,也许有的人从彼此仇恨站到了同一战线,因为目前他们共同的敌人是对面的机枪和炮火!
有史以来,各战争不胜枚举,我们真是避之惟恐不及。当世界人民一致期盼新世纪和平安定之际,随着3月20日那场流弹的侵袭、警报的骤鸣,却将一切愿望打碎!
战争可以说是解决国际纠纷问题的最糟糕、最危险的选择。使用战争手段既不符合世界人民追求和平、安定与发展的愿望,也无助于从根本上消除引发纷争的固有矛盾;既会造成 生命和财产的重大损失,也会播撒新的仇恨与敌对的种子,甚至加剧不同文明之间的误解和对抗,使部分地区乃至全球局势陷入新的动荡和混乱。20日那隆隆的轰炸声,破碎的已远不止一个春光明媚的早晨!
伊拉克战争的爆发,已使得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都为之愤慨。立即停止对伊战争,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在《战争与和平》这部卷帙浩繁的巨著,作者以史诗般广阔与雄浑的气势,也正呼吁我们“爱好和平的人们,联合起来吧,让我们只有一个旗帜——和平!”这个口号,应成为我们世界人民永恒的追求!
“战争与和平”,我们渴望和平、摈弃战争!让我们乘着《战争与和平》这艘思想之船,共同祈盼和平,驱散战争的阴霾,还海湾地区一片祥和宁静的晴空!我们一定会生活在世界各国人民共享和平、共同发展的美好世界!
[素材库]
  一、世纪遗产清单
  像一个人临终前要对自己的财产有个清点以便留给后人一样,一个世纪行将结束时也该对自己留下的东西列一份清单,好让下个世纪的人们心里明白这个世纪的功劳。20世纪的黄昏已经来临,这世纪给我们人类究竟留下了什么,似乎也到检数一下的时候了。
  8千多万具死于战争的尸骨,是20世纪留给人类的最大一笔财富。两次世界大战和30余次国际、国内战争,造成了全世界约8千万名军人和平民的死亡,这些死去的人如今都已化为白骨被掩埋在了土层深处。这些尸骨静静地仰望着尚在活着的人们,他们将用自己对战争的不绝吟唱,使得下个世纪的人们不再感到孤独和寂寞。
  数万个核弹头是20世纪留给人类的又一笔财产。世界上有核国家制造的核弹头加在一起已需要用万来数了,这些核弹头可以把地球毁灭许多次。人类终于为自己制造出了集体死亡的工具,这是一件值得引为骄傲的事情。也许下个世纪的某一天,我们人类会欣赏到核弹爆炸时那炫目的美丽的闪光。那时,人们一定会为遇上千载难逢的开眼界机会而欢呼不已。
  二、伊拉克战争引起广泛的思考和深刻的忧虑
  连日来,欧洲舆论纷纷发表文章,从各个角度分析这场战争,认为它对今后美国在国际上的行为方式、联合国的地位、国际关系、中东地区的未来以及国际能源的格局都将产生重大影响。美国无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反对,发动战争并实现了对伊拉克的占领,使美国对改造现存国际安全秩序的“自信心”极大地膨胀。伊拉克战争还未完全结束,美国就对叙利亚发出威胁,还酝酿着对法国这个反战阵营的“领头羊”进行制裁,这些都是美国“自信心”膨胀的反映。欧洲国家担心,美国今后在国际安全事务中将凌驾于其他国家之上,更多地强调自己的意志和利益,并进而将其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这意味着,国家关系中平等互利的原则,将服从于美国的利益和意志。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建立的国际关系准则将面临严峻的考验。
  三、美国出台《国家安全战略报告》
  报告要点是实施“先发制人”的打击,迫使所谓“无赖国家”“失败国家”实行“转变”和“政权更替”,以推行美国式的民主。法国《世界报》分析,美国是把中东地区作为其新战略的实验场的,而伊拉克则是它的第一次尝试。该报认为,阿拉伯世界无疑正面临着美国一个宏大的单边主义设计蓝图的威胁。
  四、爱因斯坦的《致后人书》
  1938年8月10日,爱因斯坦应美国总统罗斯福之邀,写了《致后人书》:“我们的时代富于创造思想。我们的发现本应该可以大大地使我们的生活轻松愉快。我们利用电能横渡大洋,我们使用电能来减轻人类的繁重的体力劳动。我们学会了飞行。我们利用电波很容易的把消息发到全球各地去。但是,虽然有着这一切,我们的商品的生产和分配是完全无组织的,人们必须生活在忧虑中,担心被人从经济生活中抛出,失去一切。除此之外,生活在不同国家中的人们每隔一个长短不等的时间就要进行互相杀戮,因此,每一个想到未来的必然都生活在经常的忧虑中。我相信,我们的后人将怀着一种理所当然的优越感读上面这几行文字吧。”
  这封信用特制的墨水和纸写成,与其他文件一起装进一个特制的钢体内,埋入纽约当时准备动工兴建的国际博览会建筑地基下面15米的花岗岩洞内,地面立有碑柱,要人们在公元6938年取出。
  五、战争的罪恶
  “天空依然阴霾,依然有鸽子在飞翔,谁来证明那些没有墓碑的爱情和生命;雪依然在下,那村庄依然安详,年轻的人们消逝在白桦林。”这优美动听的歌声却传出了一个女子一生的悲哀:心上人战死远方沙场,姑娘等到白发苍苍,直到死去,这就是战争的罪恶。它唱出的不仅仅是一个女子一生的悲哀,更是千千万万个在战争中失去亲人的痛苦人们的心灵。然而在全球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伊拉克人民仍然在经历着战争给他们带来的痛苦,母亲失去了活泼的儿子,妻子失去了准备依靠一生的丈夫,孩子们失去了他们敬爱而善良的父亲。有多少个夜晚,他们以泪洗面祈盼着战争的结束和平的到来,他们向茫茫天空发问:妈妈,我还能否再回到你的怀中?!
最终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