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能帮助我写一篇关于数学方面的文章吗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考试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8/18 13:27:49
能帮助我写一篇关于数学方面的文章吗
谈谈统计图和统计表在生活中的作用.
写一篇文章.谢谢了.
能帮助我写一篇关于数学方面的文章吗
在一本书上有这么一句话:生活先于课程把统计推到了学生面前,很有道理,比如我们现在一打开报纸就会看到很多很多的统计图.下面就是一个例子:
案例1:前一段时间翻报纸,报纸上有这么一条信息(见下图):今春北方沙尘暴天气预计会减少.在这条新闻当中,利用了一个折线统计图反映了1954年到 2006年春季,也就是3到5月份北方沙尘过程的变化曲线,当然他在预测的时候可能会参照这个折线统计图.现在,咱们觉得最近几年沙尘天数好像越来越多了,可从图中很容易看出来,实际上1979年、84年附近沙尘天数还挺多的,现在次数在越来越少.另外,预计今年2007年会比同期19.2次和去年的 18次要稍微少一点.
图给我们很大的冲击力,如果没有这个图的话,刚才这一段文字大家看起来会很枯燥,但有了图我们就非常直观.而且现在的孩子好像从很小就开始接触报纸、杂志等等.
以上我们看到了在日常生活中“统计与概率”通过报刊杂志这种形式体会到它的存在,实际上“统计与概率”与各个学科也得到了迅速的融合.有一个人曾说过:夸张点说现在几乎所有的学科加一个统计都会产生一个新的学科,比如说比如经济统计学、教育统计学等等.下面我们看一些具体的例子.
案例3:统计在文学著作权中的应用.
有一段时间以来,咱们比较关注一个问题,《红楼梦》前80回后40回是一个人所作还是两个人所作,也就是文学著作权的问题.乍一想,感觉这个事情跟统计没有太大的关系,但经过思考觉得也是有联系的.比如说假设我去跟人上课,孙老师也跟人去上课,看上很容易辨别一个男的一个女的,但是把我们俩说的话写在纸上就不太容易辨别,可我们总有一点差别,比如说我说话可能喜欢用一些什么什么词,他说话喜欢用什么词,也许我们对同一个物体就电脑来说,我可能喜欢叫它电脑,也许孙老师喜欢叫它计算机,就通过对这些我们常用词或者是对某一个东西的不同的用词的统计,就看出我们俩大致有个风格的差别.那么再拿一篇文章来做统计,就会看出来到底更像他的还是更像我的.短的文章可能区别不是很明显,但是如果比较长的文章,用词还是会呈现出自己特点的.比如《红楼梦》,一个搞统计的人,把前80回和40回的某些东西进行了统计,他发现了确实有点不同,举个例子,就是在前80回中有很多下人丫鬟,他们的自称都是“小的”,而在后40回里,这就有一定的理由认为是不同的人写的.
当然,我们也可以看到,统计推断跟确定性的事物不太一样,并不是说一定就能通过判定一定是不同人写的,但最起码统计提供了一个依据,提供了一个思路.所以统计在跟别的学科的应用,实际上为别的学科的研究方法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案例3:对一些敏感性问题的调查
在做调查的时候,要是一般问题,如果采取不记名的、保密的措施,一般人都会如实的反映,但是对一些敏感性的问题,就存在着一种真实性的问题了.比方说大街上,我随便问一个人你有什么不良习惯没有,即使我们俩不认识,他也很难在这种情况下把自己真实的想法暴露出来.那么这时候怎么办呢?就和概率联系在一起了.可以这样做:给被调查者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不敏感的,比如说你的身份证号码的最后一位是奇数还是偶数?给你是或者否,这个问题人一般不会撒谎.第二个问题是个敏感问题,比如说你有没有什么不良嗜好?也是回答是或否.实际上,第一个问题的概率可以有个大致的估计,一般情况下可以用二分之一,而第二个问题的概率是不知道的.具体做法是请你到另外一个屋子去掷硬币,掷到一个正就回答第一个问题是或者否,你要掷到反就回答第二个问题,就是敏感性的问题是或否.正反面不告诉别人,你自己知道就行了,你就告诉调查者是还是否,这样一来,人的心里就得到大大的缓解,虽然我答是,但我有可能是第一个问题的是,而第一个问题回答是是没有什么敏感不敏感.但是,现在就给调查者带来了问题,到底这个是是第一个问题的是还是第二个问题的是?假设我举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 200个人中有90个人回答是了,那现在我就要分析这个90个人回答是中,有几个是回答第二个问题的是,才能估计到底有多少人有不良习惯,这时候就需要概率了.你可以这么想,200个人都抛硬币,是不是就可以预计有100个人抛到的正面100个人抛到了反面;如果100个人抛到的正面回答了第一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你的身份证号码的奇偶,假设我们认为奇偶各占二分之一,就可以估计100个人中有50个人回答了是,剩下的100个人中就是回答第二个敏感性问题,只有40个人回答是,由此我们就预测100个人中回答的第二个问题,有40个人回答的是,由此估计呢就是这种不良嗜好的人是40%.
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利用的初等概率的知识并不复杂,但是它解决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敏感性问题的调查.北京大学谢衷洁教授讲过应用统计与概率的实例(见拓展资源),他举了很多很多的例子,我们把这个例子的名字念一念,你会感到统计与概率无所不在.比如说:他提到了工程设计中、比如说劳动保护中、比如说在工业质量控制中等等.还有犯罪学,犯罪嫌疑人的足迹跟那个现场的足迹到底是可不可以认为是一种足迹,也要借助统计.再有一个例子,耶稣的裹尸布之迷:在某一个地方发现了一个裹尸布,在这个布上有个明显的人的面容的像,人们就觉得这个是不是耶稣的裹尸布.解决这个问题当然还需要别的学科,但是统计从一个角度去帮助人们判断.比如说耶稣的这个人,他的鼻子和嘴的宽度,与裹尸布上的是否一致.我们也要注意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并不是说仅仅靠统计,包括耶稣裹尸布之迷,它还要靠其他的学科,但是统计与概率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帮助你助你来做一些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