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政治 > 作业

人们的价值取向的变化会导致人们的行为发生什么变化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考试网作业帮 分类:政治作业 时间:2024/07/16 21:11:43
人们的价值取向的变化会导致人们的行为发生什么变化
人们的价值取向的变化会导致人们的行为发生什么变化

第 25 卷 第 3 期
2004 年 9 月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 高教研究版)
Jou rnal of Changchun U n iversity of T echno logy (H igher Education Study Ed ition)
V o l125  N o . 3
Sep 12004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变化趋势
韩柏光
(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党委宣传部, 广东 广州 510665)
  [ 摘 要 ]  社会转型与变革引发大学生价值观念产生新的变化: 价值观核心由社会本位
向个人本位偏移; 价值目标由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变; 价值信仰由一元主导向多元并存发
展; 价值取向由单一型向多样化发展; 价值评价标准由内在精神型转向外在功利型 . 本文在分
析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变化趋势的基础上, 提出构建大学生科学价值观教育体系的若干设想 .
  [ 关键词 ]  大学生; 价值观; 趋势

  价值观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 是人对人生的
意义 、 人生的追求 、 人生的理想和价值取向的根本表
达, 是人为自己的人生所建立的标尺, 是人为自己定
下的人生理想 . 它对人们的社会活动起着行为导向
或规范的作用 . 每个人的价值观不是与生俱来的, 是
在社会交往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随着社会的变化和环境的影响, 人们的价值观也在
发生着变化 . 对于大学生来说, 所受教育无疑使他们
的思想较普通大众更具思辩色彩与理性观念, 面对
社会的变革 、 文化交融以及习俗的更迭, 相应的心智
与价值追求也在不断变化着, 这是社会变迁和角色
冲突在大学生心理上的积淀和反映 .
  一 、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透视
( 一) 价值观念核心由社会本位向个体本位转移
如何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最能反映价值观
念的核心内容 .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 人们的价
值观念是受以社会 、 集体为本位的价值观思想所规
范和教育的, 呈现出了服从集体和国家需要的特征,
这种以社会为本位的价值观强调集体至上性 、 绝对
性, 要求社会成员的价值观统一性, 不提倡或抑制人
们价值观的差异性和个体性 . 真正意义上的个人消
失了, 合理的个人利益没有了 . 进入 90 年代, 随着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 个人的独立性 、 自主性地位
逐渐得以现实的确立 . 人们根据社会的 、 市场的需
求, 动态地进行自我设计 、 自我发展 . 这样, 原来一直
被压抑的个性 、 自我价值如雨后春笋, 迅速地被人们
所接受 . 因此,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正式并积极追
求其个人的价值 、 尊严和利益需求, 在自我与社会 、
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关系上, 明显地向自我和以
个人为本位的方向偏移 .
( 二) 价值目标由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变
价值目标是价值主体所设想的自身实践活动的
结果 . 科学的人生价值目标应是个人发展与社会发
展相统一的目标, 个人眼前追求的目标应服从于事
业发展的长远目标, 个人目标应服从于社会的主导
目标 ( 爱国主义 、 社会主义 、 集体主义的现实主义价
值目标) 甚至最高目标 (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
主义 、 理想主义价值目标) . 大学生只有将现实主义
价值目标与理想主义价值目标统一起来, 才能保持
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及饱满的热情, 为推动社会的
发展做贡献 . 五六十年代的大学生受一种理想主义
人生价值追求的教育和影响, 强调的是实现共产主
义 、 解放无产阶级以至全人类, 在那个年代, 社会上
的许多人, 为履行这一信仰, 创造了许多可歌可泣的
事迹, 树立了一座座令人景仰的理想主义人格的丰
碑 . 这种理想和境界一直延续到 80 年代的中前期,
但是到了 80 年代中后期, 特别是进入 90 年代, 随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 理想主义的价值观念的
普遍性 、 主导性则大大减弱了 . 大学生身处社会转型
及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社会环境, 以及受西方存在
主义和实用主义思潮的影响, 他们更为关注的是人
自身的状态和现实的利益, 强调人首先应对自身 、 对
家庭 、 对现实负责, 通过自己的努力, 创造实惠 、 美好
的生活 . 以往的理想主义人生价值观正在退出主导
地位, 逐渐被注重个人的 、 现实的存在和追逐金钱的
— 35 —
① [ 作者简介 ] 韩柏光 ( 1975 ) , 男,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助理教师, 主要研究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 .
现实主义价值观所取代 .
( 三) 价值信仰由一元主导向多元并存发展
在人类历史上, 任何社会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
本阶级的统治地位, 为了保障社会的安全, 都必然要
把能代表本阶级根本利益的价值观作为社会主导价
值观加以倡导 . 这是因为, 社会的主导价值观是主导
社会理想 、 信念和精神风尚的灵魂, 是稳定国家的经
济制度 、 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制度的精神支柱 . 在我
国, 长期以来, 集体主义价值观一直在道德领域居一
元主导的地位 . 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
一直是人们的政治追求 .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在承认个人利益 、 通行等价原则以及维护民主 、 自
由 、 竞争等基本思想观念的前提下, 单一的社会价值
取向是不可能的, 也无法运用社会的多种控制来实
现价值观念的高度一致 . 因此, 价值观的绝对性和严
格性正在受到挑战 . 当今, 在中国社会不同阶层 、 群
体和不同的社会存在环境下, 人们的价值取向呈现
出了多元化的现象, 并在大学生身上也表现得十分
突出, 绝对权威崇拜和绝对一元的价值信仰已不复
存在, 而代之以一幅多元纷呈的价值世界图像 .
( 四) 价值取向由单一型向多样化发展
价值取向既是价值判断与选择, 也是对价值目
标的追求 . 价值取向是由价值主体的需要产生的, 人
的需要决定着人们政治 、 思想 、 道德生活等一切行为
的取向与追求 . 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关系是多种经济
成分的统一体, 它不仅会有占主体地位的社会主义
公有制经济, 还有大量个体经济 、 私营经济和 “ 三资”
企业 . 多种经济成分必然产生多元的市场主体, 而任
何一个市场主体都要从自身的需要和利益出发, 去
选择一定的价值取向, 因此人们的价值取向必然呈
现多样化的现象 . 即使是在同一群体中, 由于每个个
体的利益要求 、 思想 、 观念不同, 以及所处的发展阶
段不同, 也会导致价值取向的多样化, 集中表现在对
个人事业的追求上, 除以满足社会客观的物质和精
神需求的价值取向外, 多数大学生还将自身需求是
否满意以及满意的程度作为其价值取向 . 在政治 、 经
济 、 文化等各个领域里, 他们都选择更能满足自身需
求的奋斗目标 . 他们更加注重从自身需要出发, 寻求
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注重个人与社会并重 、 事业
与利益兼得, 愿意为他人服务, 但又注重社会的尊重
和他人的回报 .
( 五) 价值评价标准由内在精神型转向外在功利

在伦理学界向来有 “功利论” 与 “义务论” 的争
论, 即人对价值的追求应是外在的物质 、 利益 、 享受
还是超越物质, 充实人性, 提升精神? 在传统的计划
经济条件下, 在以社会为本位的价值取向为核心的
价值观念中, 人们更多地强调精神的需求, 忽视物质
利益 . 他们的价值判断标准, 既不谈个人的现实利益
要求, 也不以物质的或经济的标准去评判, 而是以个
人为社会 、 他人作贡献的大小作为价值的唯一评价
标准 . 在这样的意识环境下, 大学生根据自身的特
点, 其价值判断表现出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 . 大学生
身处社会转型及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社会环境, 以
及受到西方存在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影响, 他们面对
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和纷繁复杂的经济 、 社会现象,
不仅从感性上, 而且在理性上都变得功利 、 务实, 在
道德观念 、 思想意识 、 人生追求等价值取舍的坐标
上, 表现出理想现实化的倾向 . 他们希望精神与物质
并重, 理想与实惠共求, 读书与赚钱兼得 . 这导致了
他们由注重精神需求转向现实生活, 由以往对于 “ 前
途” 、 “ 成材” 的长远期盼转化为对工资收入 、 住房 、 职
称 、 行政级别等具体条件的要求, 讲求实用, 并明显
带有功利色彩 .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变化趋势是我国社会经
济发展 、 转型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在一定程度上与社
会经济 、 政治文化发展相适应 .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
识, 从这个意义上讲, 这些变化又是利于社会经济发
展的, 是积极的 . 但是理解和肯定大学生的价值观念
在现在历史条件下的变化, 并不是说就无可忧虑了,
事实上, 全面认识和分析大学生价值观念变化, 也会
发现一些不容乐观的问题 . 如: 在大学生 “自我意
识” 强化过程中, 狭隘的 “个人主义” 、 “功利主义” 的
影响不可忽视; 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着信仰迷失 、 人格
解体的反传统 、 反文化的虚无主义心态; 还有对金钱
不择手段疯狂追求的拜金主义价值观和一些不健康
的享乐主义心态等等 . 为此, 我们必须加强对大学生
的引导,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 道德
观; 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积极构建大学
生科学价值观教育体系 .
  二 、 大学生科学价值观教育体系的构建
(一) 结合当前社会实际, 创造性地发展和运用
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对大学生进行 价值观教育, 加
强他们的社会辨别力
马克思主义是经过实践检验的 、 科学的 、 具有完
整系统结构的理论体系, 是科学价值观的理论基础 .
“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继
承和发展, 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变化和世界新
形势的新的价值观念 . 构建大学生科学价值观教育
— 45 —
体系, 必须围绕这一核心价值标准展开, 使大学生系
统 、 全面地掌握 “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精髓, 才能提
高他们对社会思潮的辨别能力和免疫机制, 才能对
世界 、 对社会 、 对人生具有正确的看法和政治立场,
才能掌握明辨是非 、 真假 、 善恶 、 美丑的正确标准, 进
而提高青年大学生对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接受水平,
树立和坚定科学的价值观 .
(二) 深入发掘传统文化的优秀资源, 合理吸纳
外来文化的科学养分, 根据新形势创造新价值观念
价值观创新是一种历史必然趋势, 它一方面源
于时代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另一方面源于每一代人
对自身存在价值的强调 . 每一个时代都有其主导的
价值观 . 如果时代和社会生活变了, 再用过去的价值
观来衡量 、 约束和教育新一代的大学生, 那么他们必
然会因为自身价值观不能实现而出现抗争, 价值观
教育就达不到我们教育的初衷 . 所以, 我们要努力培
育符合时代要求的价值观, 根据时代变化和社会发
展进行社会主导价值观念的修正与创新 .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有着深厚的
价值底蕴 . 价值观的创新必须根植于我国的传统文
化与当前社会现状, 要提炼几千年来我国传统文化
传承下来的精华, 特别是要继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
在武装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的优良传统 .
在今天, 任何国家的政治 、 经济 、 文化 、 社会的发
展都无法与国际社会割裂开来 . 在不同的国家与地
区间互动交流的过程中, 共同文化与共同价值观念
越来越普及 . 当代大学生在这样一个文明共创 、 文化
交融 、 资源共享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 要使中华民
族立足世界民族之林, 只有树立起 “ 地球村” 的思想,
关心整个人类 、 整个地球, 吸取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
果, 才能真正走向未来 、 走向世界 、 走向现代化 . 作为
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 西方价值观也有值得我们吸
收和借鉴的方面, 如强调个人的权利和独立的自我
意识, 这些对发挥个体价值的合理因素有一定作用;
在经济领域强调自由竞争, 重视信用, 遵纪守法, 对
我们培育与市场经济相符的价值观念很有借鉴意
义 . 我们要站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高度, 勇敢地接受人
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 从时代发展的实际出
发, 对其进行深度解读, 并将其融合到现代的价值观
念中, 创造出更加符合现代精神的 、 科学的 、 健康的
价值观念, 使其成为社会群体在观念上普遍认可并
在行动中践行的价值标准, 为大学生的价值评价 、 价
值选择提供最有说服力的依据 .
( 三) 关注网络世界, 加强信息与网络管理
网络构建的虚拟世界, 为大学生打开了一个充
满瑰丽色彩的天地, 给了他们一个可以平等对话 、 相
互交流 、 展现个性特长 、 培养创新意识和激发灵感的
舞台, 其特有的开放性 、 互动性 、 自由性 、 平等性, 迎
合了青年大学生崇尚民主 、 自由和平等的价值取向 .
同时也是一个充满泥泞 、 沼泽 、 荆棘丛生的地方, 其
中的不良信息会造成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价值取向
紊乱和道德评判能力削弱 、 道德人格缺失, 但不能固
守传统的壁垒采取 “堵” 的方法以求稳妥可靠, 而是
必须以有效的方式弘扬社会主旋律, 过滤网络等传
媒中出现的不良社会导向和影响 . 首先, 要加强与青
年大学生之间的对话 、 沟通, 可通过校园网上的BBS
和校长信箱等密切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价值取
向, 及时进行沟通, 实现教育的双向互动 . 其次是针
对学生喜欢上网的事实, 努力挖掘校园网的潜力, 多
收录马列主义 、 邓小平理论等红色经典著作和一些
世界文学名著, 并附书评, 引导大学生在线阅读, 以
主流声音和主流色彩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 第
三是加强信息与网络管理, 不断加强网络文化的组
织建设 、 硬件建设和制度建设, 强化学生网络的法制
观念, 对那些错误的言论要及时删除并采取必要抑
制措施, 净化网络环境 .
( 四) 营造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
社会环境对大学生随时随地施加着无形的影响
力, 这种影响力能够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不同
程度的影响 . 我们要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
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 形成教育合力 . 首先, 针对
各种价值观念对大学生影响的特点, 注意开展有针
对性的 、 大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 . 其次, 要充
分认识到, 新时期的大学生教育, 不能单靠学校, 只
靠教育界, 它涉及到整个思想文化战线, 包括理论
界 、 文艺界 、 出版界和新闻界等等 . 特别是我们党的
宣传和出版部门, 应当拿出更多的引导大学生树立
科学价值观的文章 、 著作, 为大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
思想武器和精神食粮, 以此创造良好的社会教育环
境, 为培养社会主义新型人才共同努力 .
参考文献:
[ 1 ] 韩玉芳, 林玉泉 . 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教程[ M ]. 北京: 中共中央党
校出版社, 1998.
[ 2 ] 王秀阁 . 新世纪初思想政治工作研究[M ]. 北京: 红旗出版社,
2002.
[ 3 ] 张耀灿 .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 M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1.
[ 4 ] 邓卓明 . 涌浪中的理性审视[ M ]. 重庆: 重庆出版社, 1999.
— 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