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感悟巴金风范1.摘抄一段巴金简介或巴金著作中的段落.2.简述该名人身上最吸引你的品质是什么.3.你对该名人的评价.4.你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考试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7/18 04:11:35
感悟巴金风范
1.摘抄一段巴金简介或巴金著作中的段落.
2.简述该名人身上最吸引你的品质是什么.
3.你对该名人的评价.
4.你的感悟
感悟巴金风范1.摘抄一段巴金简介或巴金著作中的段落.2.简述该名人身上最吸引你的品质是什么.3.你对该名人的评价.4.你
1.巴金:1904年生,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男,四川成都人.1921年肄业于成都外语专门学校,1984年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27年赴法国留学,1928年回国.1949年后历任中国文联第三、四届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第二、三届副主席及第四、五届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市文联主席,《文艺月报》、《上海文学》、《收获》主编.中国文联第二、三、四届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一、二、三、四届理事,全国第五届人大常委,全国第六、七、八届政协副主席.中国少年作家班顾问.
曾获1982年意大利国际但丁奖、1983年法国荣誉军团勋章、1985年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外国院士称号、1990年苏联人民友谊勋章.1999年6月9日,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以8315号小行星发现者的身份向国际小行星中心申报,经国际天文联合会下属的小天体命名委员会的批准,该小行星被命名为“巴金星”,这是一项崇高的国际性永久荣誉.1928年开始发表作品.
著有长篇小说《灭亡》,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短篇小说集《英雄的故事》、《明珠和玉姬》、《李大海》、《寒夜》、《火》、《憩园》、《第四病室》,中篇小说《春天里的秋天》,散文集《随想录》(5卷)等,译著长篇小说《父与子》、《处女地》,回忆录《往事与随想》,出版了《巴金文集》(14卷),《巴金全集》(26卷)、《巴金译文全集》(10卷)等.
我不是文学家,但是我写作了五十多年.每个人从不同的道路接近文学.我从小就喜欢读小说,有时甚至废寝忘食,但不是为了学习,而是拿它们消遣.我做梦也想不到自己会成为小说家.我开始写小说,只是为了寻找出路.
2.好学,热爱文学
3.巴金先生晚年对文化的主要贡献就是写作《随想录》,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巴金先生内心深 处的信仰与力量.当然我也感到惋惜,由于巴金先生的高龄和重病,以及客观环境的限制,已 经无法使他在80年代的思想基础上有更进一层的突破.事实上这也不仅仅是巴金先生个人的悲 哀,总的来说,80年代思想界起过重要作用的知识分子群体力量到了90年代几乎是广陵散绝,自有另一批新的偶像与战士来领风骚,这是时代风气的变迁所致.我们不可能要求一个九十多 岁重病在身的老人永远与青年人一样冲锋陷阵,何况,在90年代的经济与政治的双重压力下,以思想界领袖或青年斗士自居的人们是否真的在冲锋陷阵,退一步说,是否都能像巴金先生那 样真诚地对待历史和自己,也是值得怀疑的.《随想录》当然会有局限,正如任何前人创造的 精神成果在急剧变化中的现实中国环境里,都会有其局限一样.问题是我们应该如何来对待前 辈的创造.我总以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传统,是靠一代代知识分子有意识的培养和积 累得以发展的,即使从本世纪初的严复章炳麟算起,也不过是百年光景四五代人,所谓百年积 德,真正的\"德\",在我们这个时代里是极其薄弱的.我们现在无法创造什么,唯一能做的,就 是把前辈们的精神遗产继承过来,加以清理,他们做到了的我们有责任发扬广大,继往开来; 他们没有做到的,我们有责任勉力做去,点点滴滴,都是在前辈知识分子的努力、苦难和教训 的历史阴影里走过来的.而由于忽略与隔阂,就用狂妄的审父甚至弑父的态度来对待前辈的精 神遗产,虽也能称快一时或不失为一种后生可畏的进步,但是自斩其根自断其流,这样的\"进 步\"也终将会成为昙花一现的现象.近两年有学者提倡\"鲁迅精神谱系\",我不很赞同这样的片面 说法,但我是理解倡导者心态的,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学者很难离开鲁迅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战 斗传统来思考问题,但是我又想,鲁迅的精神传统不应该成为几座孤立的独秀峰,而是一道源 远流长的精神河流,它既泾渭分明,又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即使流淌到今天,也不能成为少数 精英们的专利,它还应该能够化解怨毒暴戾之气,淹没无聊闲碎之音,使每一个真诚的知识分 子都可能融化为其中的一点一滴,而贡献自己的所有.也只有在这样的立场上,我们来讨论巴 金的意义才是有益的.
4.文化大革命时,他被批斗,和别人一样,他也参与批斗别人.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他重新见到了阳光,有的人却永远不可能再走出那段阴霾.
然而,和别人不一样的是,他公开对自己做了检讨和莫大的愧疚.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真诚.他的名字因此不再仅仅是一个作家.
从小父母教育我们要诚实,待人要真诚.可是那毕竟是教条,路还得我们自己走,经历仍需要我们自己谱写.遇到的人,遇到的事,如蜘蛛网般,理不透.正如老师所讲,善良的人,因为环境,会变得不善良.确如此.很可悲.在某种环境中,倘若善良被大部分人所否定,或没能使自己心情保持舒畅,该怎么办呢?也许不太坚定的意志,也许一次格外沉重的打击,会被用来作为遗弃善良的决心.不善良的人大部分没了真诚.但是环境没变,变得不再善良的善良人如何才能变回善良呢?
巴老犯了错,在那个时代.变得不再善良的善良人,在这个时代,该怎么办?
不管怎样,巴老的这份真诚,真心希望我们都能让她透进骨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