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小学教师怎么指导阅读和作文的地方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考试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7/18 06:11:55
小学教师怎么指导阅读和作文的地方
小学教师怎么指导阅读和作文的地方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和作文的水平呢?本人在教学中积累了以下几点经验:
  一、以朗读促语言文字的积累.
  小学生学习语言,主要是通过对语言的感受和积累,而不是理性分析.这是由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小学生长于记忆,长于形象思维,让他们大量接触规范的语言文字作品,形成对祖国语言文字丰富的感性认识,这是符合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特点的.许多精彩的课文及片断,小学生尽管理解还不能达到透彻的程度,还没有能力去欣赏课文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独到之处,但要求他熟读成诵并不困难.如能熟读成诵,课文的语言会变成自己的语言,成为自己的储备和财富,一旦用时会自然涌上笔端,大大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而朗读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进理解,培养语感,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方式.海德格尔说:“语言就是人的生命活动.”可见,只有通过朗读才能再现作品的人文想象,品味作品的人文内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也只有通过反复朗读,才能将课文的情感渗透于学生心灵,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敏锐感受.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进行词句积累,同时为学生的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年级第一学期学生刚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识字不多,词汇量也较少,在学习课文的时候,有意识地对一些有特点的词语进行积累.比如,《小溪》一文中的“滑溜溜”和“亮晶晶”,我通过创设情境指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来积累.老师说:“冬天到了,小溪就变成了溜冰场.这时候你来到山里会干什么?”学生回答:“我会溜冰.”老师说:“是呀,小朋友们可以溜冰啦!多开心啊!来读好这两个词.”
  到了二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识字量.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学习要求是以积累常用词语为主,但在教学文本中如遇到一些文字比较优美的书面化的语言也不妨让学生积累一下.如《人间仙境九寨沟》一文中就有许多好词,“色彩斑斓、五彩缤纷、憨态可掬、古木参天、异兽珍禽、诗情画意”等.在教学时可引导学生看着色彩鲜艳的图片进行理解性的朗读,再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比赛读、游戏读)帮助学生建立词语的初步概念.然后让学生用其中理解得最清楚的词来说一句话.从朗读到运用,学生的积累可谓扎实到位.《石榴》一文对石榴的外形做了细致地描写,石榴虽是学生生活中比较熟悉的水果,但要用准确的语言来进行表述,对学生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我让学生在课堂上划出描写石榴的句子读读、议议,课后再背背、记记.这样当学生以后在生活中看见了石榴,他就会用课堂上积累的句子来进行介绍,同时也为今后的写作打下了基础.
  二、以随文练笔促语言文字的吸收消化.
  随文练笔是一种重要的语言训练,其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紧随阅读教学且形式多样.但是一节课内,教师没有必要教学课文中所有的语言现象,只能根据既定的能力训练目标,在课文中精心选择几个训练点,即选几个供学生训练用的“例子”.选择好“例子”对于提高阅读教学效率起到关键的作用.怎样选择呢?教师要根据学年教学目标和教材编排的读写训练项目,在课文中选择语言表达上具有某种规律性的语言现象(词句和段落).这种语言现象应该是可以迁移、可以概括类化、举一反三的,并且要跟学生的语言发展水平相适应,符合儿童的语言“最近发展区”.这种具有规律性的语言现象就是教学所需要选择的“例子”.“凭这个例子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叶圣陶语)在课文中选择“例子”是件不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潜心钻研教材,把握课文的语言特点上下一番功夫. 再答:   三、以化“我”入文促情感的激发。
  学生的写作缺乏真情实感,是写作教学中出现的重要问题。所以,在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化“我”入文,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为学生今后写作中的情感激发奠定基础。学习文章,既要能出,即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对之做理性的分析,更要能入,即以参与者的身份和文中的人物同欣喜,共悲伤,在感情上融入,用心灵去感受,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和掌握课文。
  譬如,我在教学《面对夜莺感到羞愧》一文时,就让学生设想自己是课文中的莉达,听了奥莉娅的话,你会怎么对她说?然后依据自己的理解写一段话。一位学生这样写道:“虽然在树林里,没有人会看见,但是扔下的垃圾毕竟把树林给弄脏了呀!”另一位学生写道:“爱护环境,并不是做给别人看的。”从孩子写的内容看,学生的确理解了课文中莉达这个人物的内心所想,发自内心的赞同莉达保护环境的这一举动。
  再如《带着尺子去钓鱼》一文,课文教学完后,向学生提出:“如果你和爸爸一起去丹麦旅游时,到海边钓鱼,也钓到了一条不到22厘米的鱼。这时,你和爸爸之间会发生一段怎样的对话呢?”学生与同桌讨论后说:“我如果也钓到了一条不到22厘米的鱼,会对爸爸说:‘丹麦的法律规定只有超过22厘米的鱼才可以带回家,这条鱼不到22厘米,我们不能把它带回家。’爸爸说:‘就差半厘米,马马虎虎算了。’我说:‘半厘米也不行啊,应该按照丹麦的法律办事。’爸爸听了我说的话点点头,觉得挺有道理,就把鱼放回了大海。”之后再让学生把说的内容写下来。从学生的话语中能体会到,学生已受到了自觉严格遵守法律,保护海洋资源的感染。
  汉语的丰富性决定了读写结合训练的多样性。小学语文教材的语言训练内容,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规定性的训练内容,如各单元的训练点,课文后面的作业题,课文的生字和词语;另一类是选择性的训练内容。选择恰当的训练内容是一件细致而复杂的工作。教师既要总揽小学生语言发展的全局,又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握课文的语言特点,还要了解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才能精心选择语言训练的内容。读写结合训练才可能科学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