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语言精妙所在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考试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7/04 04:15:11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语言精妙所在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语言精妙所在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徐孺子:即徐稚,见1.2.世说大抵每章中的人物是按年代排下来的.
  月中无物:月亮中阴影太明显了,必须给出解释,于是产生一系列神话.最早的说法大概是认为月亮中有蟾蜍.屈原在《天问》中就说“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惟何,而顾菟在腹?”古人也许认为,月亮在黑暗中出来,有盈有缺,就有死后复生的能力.“顾菟”据说是癞蛤蟆的意思.古人不会认为癞蛤蟆恶心,因其出色的繁殖能力,被奉为神物.后来又有兔子、嫦娥、桂树、吴刚等传说,我们可以发现,这些传说都和绵绵不绝、死后复生、长生不死有关系.张衡在《灵宪》里说:“月者,阴精,积而成兽,像蛤兔焉.” 古代印度有月亮里有兔子修行的传说,还有认为它是阎浮树的影子,或认为它是大海里鱼鳖等影子在月轮里的显现等.我想大约各民族都有类似的解释性神话.
  当极明邪:杜甫《一百五十夜对月》“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向子湮《洞仙歌》“谁道斫却桂,应更光辉?无遗照,泻出山河倒影.”
徐稚的回答偷换概念,别人在讨论光明产生的问题,如何更加明亮的问题,他回答的是看到光明的问题.不过作为孩子,回答比较机巧,很难得了.中国古人的思维常常大而无当,跳跃性很大,也由此可见.我有时候注意到孩子清澈的眼睛,就想,是不是不知满足的欲望和纷杂的心思,使成人的眼睛如此混浊、闪烁和浮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