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破窗理论 这应该是一种谬论 可是一眼望去去很难找出破绽 从经济生活的角度 应如何让看待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考试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6/29 00:30:31
破窗理论 这应该是一种谬论 可是一眼望去去很难找出破绽 从经济生活的角度 应如何让看待
破窗理论 这应该是一种谬论 可是一眼望去去很难找出破绽 从经济生活的角度 应如何让看待
是法国19世纪经济学家巴斯夏作为批评的靶子而总结出来的,见其著名文章《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下面是这一段的译文:你是否见过这位善良的店主——詹姆斯·B·萨姆纳先生生气的样子?当时,他那粗心的儿子不小心砸破了一扇窗户玻璃.如果你置身于这样的场合,你恐怕会看到这样的情景,每个看客,看到这种局面的每个人,都会不约而同地如此这般地安慰这位不幸的店主:“不论发生什么不幸的事,天下总有人会得到好处.人人都得过日子呀,如果玻璃老是不破,要玻璃工干什么呀.”
  现在,这种千篇一律的安慰已经形成为一种理论,我们将用这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理论,我们会发现,很不幸,就是这样的理论在指导着我们绝大多数的经济制度.
  假定这块玻璃值6法郎,你就会说,这个事故给玻璃工带来了6法郎的生意——它提供了6个法郎的生意——这我承认,我绝不会说这不对.你的话很有道理.这位玻璃工赶来,履行自己的职责,然后拿到6个法郎,在手里掂量掂量,而心里则感激那个莽撞的孩子.这些都是我们能够看到的.
  但是,另一方面,假如你得出结论——人们确实常常得出这样的结论——说打破玻璃是件好事,说这能使资金周转,说由此可以导致整个工业的发展,那就容我大喝一声:“住嘴!你的理论只看到了能看到的一面,而没有考虑看不到的一面.”
  看不到的那一面就是,由于我们的这位店主在这件事上花了6个法郎,他就不能用这6个法郎办别的事了.你没有看到的是,如果他不用修补这善窗户,那么,或许就可以换掉自己的旧鞋,或者给自己的书架上再添一本新书.简而言之,如果没有发生这起事故,他就可以用这6法郎干别的事.
  让我们看把工业作为一个整体,来看看这一事故对它的影响.现在窗户打破了,玻璃工的生意增加了6个法郎,这是我们已经看到的.如果窗户没有破,鞋匠(或别的什么人)就会增加6个法郎的营业额,这是我们看不见的.
  而如果在看得见的一面之外——这是积极的事实,也考虑一下看不见的一面——这是消极的事实,那么,我们就会明白,不管窗户是打破还是完好,整个工业,还有全国劳动的总量,都不受影响.
  现在,让我们在在詹姆斯·B.先生的角度考虑一下.第一种情况,如果窗户被打破了,他花了6法郎,那么,他从窗户中得到的享受,既不会比从前少,但也不会比从前多.
  第二种情况,假如窗户没有被打破,他也就可以拿这6个法郎去买鞋,于是,他在继续享用窗户的同时,还可以得到一双鞋.
  而由于詹姆斯·B.先生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必然可以得出结论,综合起来考虑,对享用和劳动进行一下估计,那么,我们已经丧失了被打破的窗户的价值.
  于是,我们得出这么一个出人意料的结论:“有些东西被毫无意义地毁灭,社会丧失了价值.”我们必然会同意这么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公理:破坏、损坏和浪费,并不能增加国民劳动力,或者简单地说,“破坏并不是利润”.
再问: 在卷子上 我得咋么写!!总不能写这么多!!
再答: “破窗理论”就是典型的“破坏创造财富”。把这样的妙论放之于洪灾,放之于地震,放之于战争,好像都很合适。 在中国,破窗上升为理论,并用来解释社会经济现象。当1998年我国南方发大水时,有学者曾经撰文分析,依照破窗理论我国的经济将会因此而加快增长,这次9·11事件,给了破窗理论一个施展的机会。不知道是否能找到这么一扇窗子,打破它可以创造需求,进而拉动经济,因为砸破玻璃带动的经济效用是以另外一部分负效应为代价的。整个社会上的资源并没有增加,所以孩童砸烂玻璃是破坏而不是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