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桃花源记》练习(词语解释)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考试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7/18 12:42:56
桃花源记练习(词语解释)
《桃花源记》练习(词语解释)
解题思路: 加强积累和记忆。
解题过程:
字词注释 1.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376-396) 2.武陵:郡名,1913年更名武陵县,湖南常德一带。 3.为业:把……作为职业,以……为生。为:作为。 4.缘:沿,顺着。 5.行:划船。 6.远近:偏义复词,仅指远。 7.忽逢:忽然遇到。逢:遇到,碰见。 8.夹岸:溪流两岸。 9.杂:别的,其他的。 10.芳草鲜美:花草鲜艳而美丽;鲜美:鲜艳美丽。 11.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 12.缤纷:繁多的样子 13.异之:即“以之为异”,对见到的景象感到诧异。异,意动用法,形作动,以······为异,对······感到诧异,认为······是奇异的。之,代词,指见到的景象。 14.复:又,再。 15.前:名词活用为状语,向前。(词类活用) 16.欲:想要。 17.穷:尽,形容词用做动词。穷尽,走到······的尽头。尽:走完 18.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尽:消失(词类活用) 19.便:于是,就。 20.得:发现。 21.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22.若:好像……的样子。 23.舍:舍弃,丢弃, 24.初:起初,刚开始。 25.才通人:仅容一个人通过。才:副词,只。 26.复:又,再。 27.行:行走。 28.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然,……的样子。豁然:形容开阔的样子;开朗:开阔明亮。 29.平:平坦。 30.旷:开阔;宽阔。 31.屋舍:房屋。 32.俨(yǎn)然:(古今异义)古义:整齐的样子。今义:形容很像;形容齐整;形容庄严。 33.之:这。 34.属:类。 35.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南北走向的叫阡,东西走向的叫陌。交通,交错相通。 36.鸡犬相闻:(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彼此都可以听见。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37.种作:指世代耕种劳作的人。 38.衣着:穿着打扮。 39.悉:全,都。 40.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41.黄发垂髫(tiáo):指老人和小孩。黄发,古时认为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是长寿的象征,这指老人。垂髫,古时小孩不扎结头发,头发下垂,这里指小孩子。(借代修辞)髫,小孩垂下的短发。 42.并:一起。 43.怡然:愉快、高兴的样子。 44.乃大惊:竟然很惊讶。乃:竟然。大:很,非常。 45从来:从……地方来。 46.具:通‘俱’,全,详细。 47.之:代词,指代桃源人所问问题。 48.要(yāo):通“邀”,邀请。(通假字) 49.咸:副词,都,全。 50.问讯:打听消息。 51.云:说。 52.先世:祖先。 53.率:率领。 54.妻子:(古今异义)古义:指妻室子女。“妻”“子”是两个词,不是现代汉语的“妻子”今义:男子的配偶。 55.邑人:同乡的人。邑,古代区域单位。《周礼·地官·小司徒》:“九夫为井,四井为邑。” 56.绝境:(古今异义)古义:与外界隔绝之地。 今义:没有明显出路的困境;进退维谷的境地。 绝:绝处。 57.复:再,又。 58.焉: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从这里。 59.遂:就 60.间隔:隔断,隔绝。 61.世(“问今是何世”的世) :朝代。 62.乃(“乃不知有汉”的乃):竟,竟然。 63.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无”“论”是两个词,不同于现代汉语里的“无论”(古今异义)。 64.为:对,向。 65.具言:详细地说出。 66.所闻:指渔人所知道的世事。闻:知道,听说。 67.叹惋:感叹惊讶。惋,惊讶,惊奇。 68.余:其余,剩余。 69.延至:邀请到。延,邀请。 70.至:到。 71.去:离开。 72.语:告诉。 73.不足:不必,不值得。(古今异义) 74.为:介词,向、对。 75.既:已经。 76.便扶向路:就顺着旧的路(回去)。扶:沿着、顺着。向:从前的、旧的。 77.处处志之:处处都做了标记。志:动词,做标记。(词类活用) 78.及:到达。 79及郡下:到了郡城。郡,太守所在地,指武陵郡。 80.诣(yì):诣,到,拜见。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81.如此:像这样,指在桃花源的见闻。 82.寻向所志:寻找先前所做的标记。寻,寻找。 向,先前。 志(名词),标记。(所+动词译为名词) 83.遂:终于。 84.得:取得,获得,文中是找到的意思。 85.高尚:品德高尚。 86.士:人士。 87.也:表判断。 88.欣然:高兴的样子。 89.规: 计划,打算。(词类活用) 90.未:没有。 91.果:实现。 92.未果:没有实现。 93.寻:随即,不久。 94.终:死亡。 95.问津:问路,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津:渡口。 96.世外桃源:比喻理想中环境幽静、不受外界影响、生活安逸的地方。现用来比喻一种虚幻的超脱社会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境界。[2] 一词多义 出: (1)不复出焉:出去。 (2)皆出酒食:拿出。 寻: (1)寻向所志:动词,寻找。 (2)寻病终:副词,“不久”。 舍: (1)便舍(shě)船:丢下。 (2)屋舍(shè)俨然:名词,房屋,客舍。 中: (1)中无杂树:“中间”。 (2)晋太元中:“年间”。 (3)其中往来种作:“里面”。 志: (1)处处志之:名词活用为动词,“做标志”。 (2)寻向所志:志,独字译为标记或者是标记的符号。与所连用,译为:所做的标记。 之: (1)忘路之远近: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 (2)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 (3)处处志之:语气助词,不译。 (4)渔人甚异之:代词,“这种景况”。 (5)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 (6)具答之:代词,代指桃花源人,另有说法为代之误入的渔人。 为: (1)武陵人捕鱼为(wéi)业:动词,把······当作。 (2)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3)此人一一为(wèi)具言所闻:读wèi,介词,对、向。 遂: (1)遂与外人间隔:“于是”。 (2)遂迷:“终于”。 (3)后遂无问津者:“就”。 得: (1)便得一山:得到,引申为看见。 (2)得其船:得到,引申为找到。 闻: (1)鸡犬相闻:听见。 (2)闻有此人:听说。 作: (1)其中往来种作:劳作 (2)设酒杀鸡作食:制作(食物)[3] 其: (1)复前行,欲穷其林:那,那片 (2)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他,指代渔人 (3)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他的,指渔人的[4] 多词一义 (1)缘溪行、便扶向路:沿着,顺着 (2)便要(yāo)还家、延至其家:要通“邀”,邀请。 (3)悉如外人、咸来问讯、皆叹惋、并怡然自乐:都 (4)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说 (5)便扶向路、遂与外人间隔:于是,就[3] 古今异义 缘溪行(古义:沿着 ;今义:缘故,缘分) 芳草鲜美(古义:花;今义:气味芬芳) 芳草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指食物新鲜美味) 欲穷其林(古义:穷尽;今义:贫穷) 林尽水源(古义:溪水发源的地方;今义:指人们饮用的水的来源) 仿佛若有光(古义: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今义:似乎,好像) 豁然开朗(古义:开阔明朗;今义:乐观,畅快 多形容性格) 屋舍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 今义:形容很像) 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悉如外人(古义:全,都;今义:熟悉) 问所从来(古义:从哪里来;今义:向来) 便要还家(古义:邀请;今义:表示意愿) 咸来问讯(古义:全,都;今义:一种味道)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成年男子的配偶)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遂与外人间隔(古义:间离隔绝; 今义:空间或时间上的隔绝) 无论魏晋(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不管)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古义:邀请;今义:延伸,延长) 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义:不值得; 今义:不够) 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义:特指桃花源外的人;今义:指没有血缘关系的人) 说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 便扶向路(古义:沿、顺着;今义:搀扶,用手按着或把持着) 既出(古义:已经;今义:关系连词,既然) 处处志之(古义:标记;今义:志气,志向) 便扶向路(古义:以前的,旧的;今义:方向,对…) 未果(古义:实现;今义:果实,结果) 寻病终(古义:随即,不久;今义:寻找) 后遂无问津者(古义:渡口,路,探访。文中指访求、探求的意思。今义:唾液) 词类活用 尽(林尽水源):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失。 异(渔人甚异之):形容词用为动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前(复前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穷(欲穷其林):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焉(不复出焉):兼词,从这里。相当于“于之”,“于此”。 志(处处志之):名词作动词,(做;进行)标记。 果(未果):名词作动词,实现。 语(此中人语云):名词作动词,告诉 黄发(黄发垂髫):旧说是长寿的特征,所以用来指老人 垂髫(黄发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3] 通假字 要:通“邀”,邀请 如:“便要还家” 具:通“俱”,完全、详尽 如:“问所从来,具答之”[3]
最终答案:略